东西问 | 短评: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分享到:

东西问 | 短评: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2022年08月13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作者 崔白露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13日开幕,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相聚北京,与影迷共赴一场相约已久的光影盛会。

8月12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活动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明星艺人在红毯仪式上亮相。图为郭帆(左一)、李雪健(左二)、柯文思(左三)、秦海璐(右二)、吴京(右一)亮相红毯。<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李骏 摄
8月12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活动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明星艺人在红毯仪式上亮相。图为郭帆(左一)、李雪健(左二)、柯文思(左三)、秦海璐(右二)、吴京(右一)亮相红毯。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自1932年世界上首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以来,电影节已走过近百年历史。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节有上千个之多,既有戛纳、威尼斯、柏林等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电影节,也有亚洲国际电影节、奥伯豪森短片节、FIRST青年电影展等特定领域的电影节。为何要办电影节?背后有何文化意涵?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了片长50秒的影片《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随后,早期电影人凭借超前思维和创造精神,探索用胶片记录各种动态影像:1902年,乔治·梅里埃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小说改编了《月球旅行记》,打造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1905年,北京照相师任景丰为京剧老生谭鑫培60岁大寿拍摄的《定军山》,成为中国人摄制的首部国产电影;1915年,卓别林执导并主演的《流浪汉》,给百年影史留下了最经典的喜剧形象。

图为以著名电影明星卓别林为原型制作的游行花车。资料图
图为以著名电影明星卓别林为原型制作的游行花车。资料图

  1911年,意大利诗人、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多将电影与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并列,称之为“第七艺术”。电影自此被赋予更高艺术价值,用以反映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电影中展现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审美和观念,使电影突破时空桎梏,被世界民众广泛接受和喜爱,走上了大众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在艺术、社会、商业价值的共同作用下,电影节应运而生。

  作为文化活动,电影节反映出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肌理,也是展现国家或地区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经长期发展,不同电影节形成了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与独特风格:如法国戛纳电影节擅长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电影市场;有深厚艺术积淀的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偏爱艺术类电影的评选和展映;德国柏林电影节在选片时更偏重政治性,关注政治局势、社会问题和价值碰撞;北京国际电影节则以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美美与共”为灵魂,平衡电影的艺术、社会和商业价值,展现开放包容、古朴创新的基调。

  电影节还为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存、沟通合作架起桥梁。以本届北影节为例,报名竞逐“天坛奖”的国外影片多达1193部,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130余部展映的影片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安托万五部曲”、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作品回顾、汤浅政明动画新作《平家物语:犬王》、最新获奖作品《阿尔卡拉斯》《稍微想起一些》等。通过主题论坛、大师班、招商展会、项目洽谈、行业对话等主体活动,北影节俨然成为连接世界电影人、企业、产业和观众的国际平台。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影行业面临新挑战,许多国际电影节也被迫取消或延期。本届北影节如期举行,被赋予了恢复电影节生态、推动行业复苏和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的展览盛会,更成为共渡难关、同心笃行的航船。

  和而不同,是电影节最鲜明的底色。法国著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曾说,“电影就是造梦,梦中你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如果说电影是一场梦,电影人是造梦者,那电影节便是将多彩斑斓的梦境交织交融在一起的“筑梦空间”。(完)

【编辑:苏亦瑜】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