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光明论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一要求既是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精准把脉,也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了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坚定决心。
当前,在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协调好质量和总量的关系,既关乎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成效,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经济总量的合理增长,才能进一步做大蛋糕,为改善民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推动社会公平提供资源保障。
经济质量的提升是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提升至16.9%;研发经费投入接近4698亿美元,投入强度达2.6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一系列关键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更好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提供了良好条件。
扩大内需是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重要抓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通过释放消费潜力和加快消费升级,还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升级要素配置,带动经济发展呈现质的提升。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保障。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3.3万亿元,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优化外资政策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及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推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至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优势。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能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3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7.9%,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要继续推进“双碳”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如何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中质量与总量的关系,不仅是理论上的重要议题,而且是实践中的关键挑战。只要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经济就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张川川,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理论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6日 18:54:08
- 2024年12月25日 10:14:14
- 2024年12月23日 21:40:52
- 2024年12月23日 20:36:22